《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 19~20 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 1 块小黑板,1 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 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 8 个女同学,有 6 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 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了 9 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 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 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 6 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