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考民的民族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薄弱,用汉语交际、阅读、查找资料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疆就读本科或者专科学校的民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往往要对其汉语水平进行强化,并要求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三级。MHK 考试中,口语交际是和笔试(听力、阅读、写作)分开进行,如果口语不过关,笔试再好也是没用,由此可见汉语口语交际即“说”的重要性。恰如大纲所言:“汉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所听的材料或熟悉的题材进行对话或连贯发言。”因此,对于学汉语的民族学生而言,克服口语障碍对他们本专业学习以及顺利毕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很多学汉语的学生却在口语表达方面表现欠佳,不能用标准的语音流利地表达较完整的语义。因此作为汉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注重讲课的各个环节,将口语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语音标准的传授 “维吾尔腔”是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所谓“维吾尔腔”是指维吾尔族学生在说汉语时夹带维吾尔语语音,而有些汉语语音在维吾尔语语音系统中是不存在的。这些语音,维吾尔族学生难以发准,常常按与它相近的维吾尔语语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故而形成了维吾尔腔[1]。如,“洋芋”读成“羊油”,“厕所”读成“色所”,“这个”读成“介个”,“009”读成“冷冷局”。南疆维吾尔族学生在学汉语时维吾尔腔很重,教学中,必须要耐心地、正确地引导学生。首先是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标准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顺畅的语流,并要求掌握好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以及语流中语音变化的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等大纲所提出的要求,这些规则在口语课中一定要灌输给他们,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背诵、复述活动中以及在词语朗诵时要不时地给他们以提醒、强化、明确。注意留心学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特殊情不要随意打断生,教师可先用笔记下,等学生说完后再指出并引起注意,及时提供帮助和信息反馈。 二、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通过观察,每堂课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大约也就是 25 分钟,其余的时间则不能保证全神贯注,所以我们应当适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口语。我们还应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