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颜色”微课创作设计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徐俐【教学内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色彩 颜色》中 P57 页的活动 3.4【适用对象】适合聋部八年级在学习《光的色彩 颜色》一节中学习。聋生们在掌握了“分解太阳光”、“观察白光透过有色玻璃的现象”、“观察光的混合的现象”三个活动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微课内容。【内容分析】“物体的颜色”是在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P57 活动 3.4 基础上设计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当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我从书本上的图片着手,利用实验让学生得出“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本身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接下来又给他们举了两个特例:“白色物体”、“黑色物体”,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了颜色的形成;最后,结合前面所学的“透明物体的颜色”,将书中 P57 的活动进行了提高练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拓展了新知识。学生在“实验-总结知识-巩固练习-综合提高”中不断总结、演化,完善结论。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得到了结论性知识,更在过程中掌握了物理思想方法与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并结合光的色散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2、结合前面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2、观察各种光遇色反射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研究“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观察书本 P57 页的图,回答对应的活动题目,根据现象,同学们可以回答:想一想:不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看一看:鹦鹉嘴和脚是红色的,眼睛和尾巴是绿色的,翅膀是蓝色和绿色的,肚皮是白色的。对于,说一说,同学们产生了疑问,从而引入本节微课的学习。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因1、观察白光照射实验(1)把白色的光照在红色的不透明的纸上,打出来的是红光(2)把白色的光照在蓝色的不透明的纸上,打出来的是蓝光(3)把白色的光照在黄色的不透明的纸上,打出来的是黄光2、用前面所讲的光的色散来分析白光照射实验(1)已学知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将这个由活动 3.3 所得的结论用于本题的原理解释:多种色光打在红色的不透明的纸上,只有红色的色光反射出来,其它的色光被红色的不透明的纸所吸收;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