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作品的介绍《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 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1 课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两山的高大 , 为下文写移山之难 , 愚公意志之坚作铺垫。2 交代两山地理位置的句子?1 点出年老,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2 说明移山的原因3 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并表示决心之坚定4 表现愚公及其家人苦干实干精神1 河曲智叟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2 愚公的观点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3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实是一场哲学论争。愚公和智叟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哲学观?4 这场论争谁胜利了?从哪句话可看出来?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写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从移山人力的单薄、工具的落后与移山任务的艰巨对比中,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从智叟和愚公的对比中,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指出通假字 1 甚矣,汝之不惠 2 河曲智叟亡以应 3 无陇断焉特殊句式 1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 河曲智叟亡以应 4 告之于帝 5 何苦而不平 6 甚矣,汝之不惠 7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万仞( ) 魁父( ) 荷担(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陇断( )箕畚( )( ) 汝( ) 曾不若( ) 诸( ) 亡以应( )惩( ) 塞( ) 雍( )hèrènKuífǔchènsǒukuìcuòlǒngjīběnrǔzēngyōng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zhūsèchéngwúshuāng范读,注意停顿( 1 )关于标点的停顿( 2 )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 )关于句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 、年且九十 2 、惩山北之塞3 、指通豫南 4 、投诸渤海之尾5 、始一反焉 6 、汝之不惠7 、而山不加增 8 、一厝朔东9 、汉之阴将近苦于直之于返通“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