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法类课程思政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鉴于《经济法》课程是所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范围较广、影响面大,必须在教学团队的思政素质建设、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1《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1•1 课程思政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众所周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发复杂和多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各级各类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已经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保障我国长治久安,决定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决定性举措。1.2 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要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政治意识、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通过思政课程与专业的课程思政协同效角充分发挥,使学生专业技能切实提高的同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的特点,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科学设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1.3 课程思政是提高《经济法》教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经济法主要针对在市场规则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