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范文北大荒精神在我们心中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怎能忘记!20 世纪 50 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先后由 14 万转复官兵,5 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 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 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使”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开垦荒原,建房筑路,在地图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跃,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是新的创业,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30 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它们不安地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的前夜。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僵化的观念、依附的心理、陈旧的模式、单一的结构……这些对企业无一不是危险的暗礁,对职工是致命的桎梏。改革,是北大荒人的必然抉择。1978 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 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 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