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一方面给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众多的选择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困惑。不同文献对同一种诊断方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同的研究对同一种治疗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面对一个具体病人,临床医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临床实践的不规可能导致真正有效疗法没有及时推广,而无效疗法却广泛使用的状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自 2O 世纪 8O 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规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着手关于脑血管病治疗标准化的建议工作,先后出版了一系列 脑 血 管 病 实 施 指 南 (practiceguideline) 。 其 中 较 有 影 响 的 是WHO1989 年制定的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建议,1994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出版的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OOO 年英国出版的国家脑血管病指南以及 2001 年的欧洲卒中治疗建议。最新的三个指南分别是 2003年美国卒中协会提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2004年日本的《脑卒中治疗指导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由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的《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本文重点解读这三个最新的脑卒中指南中关于脑卒中治疗的一些建议。1 脑卒中的一般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1.1 气道、通气支持和给氧对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无明显低氧血症的,通常不推荐常规给氧。推荐给低氧患者给氧。在意识水平下降或有气道受累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推荐进行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1.2 血压除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外,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收缩压>220mmHg 或[舒压>120mmHg(中国、美国)、平均血压>130mmHg(日本)],否则就应拒绝降压治疗。如有治疗指征,降压治疗也应谨慎进行。降压治疗应首选那些作用持续时间短和对脑血管影响小的药物(C 级)。因为有些患者随着血压的快速下降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因此应避免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和其他能导致血压迅速下降的降压药。对于准备进行溶栓治疗者,在给予 rtPA 前直至应用后的 24h,谨慎管理血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实质出血。如果治疗时收缩压仍>185mmHg 或舒压仍>[110mmHg(美国),105mmHg(日本)],则要降压后再行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持续性低血压非常罕见,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