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2014离去的文人们VIP免费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2014离去的文人们_第1页
1/4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2014离去的文人们_第2页
2/4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2014离去的文人们_第3页
3/4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 , 2014离去的文人们他们是学者,也是最质朴的读书人“我是一个读书人,什么头衔都是过眼烟云。我一辈子唯一干了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就是读书。 咱们知识分子最本分的事情就是读书,至于写作, 是至死不休。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来新夏先生说过的话。来新夏先生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和方志学等研究,有“纵横三学,自成一家”的美誉。他曾创办南开大学图书馆系,并担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 3 月 31 日,这位被称为南开“史学巨擘”的一代大家因病去世,享年91 岁。来新夏先生在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等学科领域都开一时风气之先,他的作品《北洋军阀史》、 《古典目录学》、《方志学概论》等在学术界影响广泛。他本人自言最为看重的称号便是“读书人”,并表示自己“有生之年,绝不挂笔”。斯人已去,怀念永在,来新夏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藏。我们回望他91 年的人生,其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与人生故事如同一本值得深读的厚重的书,而他的求学与治学精神同样让人充满敬意。和来新夏一样, 吴小如也有诸多名头,如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戏曲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书法家等等,这位被誉为“旷世难求之通才”的学者于今年5 月 11 日逝世,享年92 岁。吴小如精通古典文学、音韵、训诂,擅长考据与欣赏,却自称“我只是个教书匠”。吴小如先生被誉为“最后一位训诂学家,乾嘉学派最后一位朴学守望者”。作为一名训诂学家,他特别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因为重视“识字”,所以吴先生对现今某些学术论文、著作、各种报纸刊物的错别字现象和电影电视的读音错误现象特别痛心疾首,经常写文章批评、纠正, 据说因此得罪不少人。吴先生晚年文章的一个主题就是对当今文史素质明显滑坡的担忧。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汤一介,在魏晋玄学、 道教与道家、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9 月 9 日,汤一介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8 岁。汤一介和冯友兰、张岱年等学者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文化书院,竭力弘扬中国文化,被认为是上世纪80 年代推动“文化热” 的一支代表性力量。但和冯友兰、 朱光潜、 王力等从民国时代走过来的学者不同,汤一介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学人的代表。改革开放之初,汤一介以“知天命”的年龄投身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学术研究,先后出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等一系列著作, 以独特的思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周梦蝶、张贤亮、马尔克斯……2014离去的文人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