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 我唐都长安, 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1 中国建筑脉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完整保留了其体系的基本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几个大的段落,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历魏晋经隋唐到宋, 是成熟与高潮阶段;唐宋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认为是中国建筑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剧交流等社会背景。例如秦汉的统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 隋唐的统一增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内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并开始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其他艺术例如诗歌常于乱世而更见其盛的情况不同,可以认为, 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艺术得以发展的内在契机。2 唐代建筑发展概况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与西域交往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泉州、洪州、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由于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佛教盛行,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