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VIP免费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_第1页
1/6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_第2页
2/6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_第3页
3/6
1 / 6 第四节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一、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大大削弱了,失去控制藩镇的力量,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在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宦官掌握权力,形成南衙与北司之争;官僚内部斗争此起彼伏,形成朋党之争。?与此同时,阶级矛盾逐步发展,最后导致黄巢起义。?1、藩镇割据?(1)藩镇割据势力的形成?藩镇割据是从安史叛将开始的。《旧唐书 ·李怀仙传》:“怀恩私欲树党,以固兵权,乃保荐怀仙可用 ”。?安史旧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魏、博、贝、磁、洺五州;以薛嵩为相卫节度使,领相、卫二州;李宝臣为镇州(成德)节度使,领恒、定、易、深、冀、赵等七州;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领幽、涿、莫、瀛、平、檀、营、蓟、妫等州。?“怀仙等四将,各招合遗孽,治兵缮邑,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职,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一般称作河朔四镇。后来相卫镇被魏博吞并,称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廷开始在内地设置节度使,同时其所在地区设有采访使掌行政、财政。为加强节度使作战应变能力,758 年,唐改采访使为观察处置使,由节度使兼任,随即授予节度使便宜任命镇戍区内州县官吏,以便筹集粮饷,因而节度使逐渐兼有军民之权。?安史之乱平定后,由于中央力量削弱,战时授予节度使的权力再也无法收回了,节度使镇戍区逐渐取代原先的十五道,节度使成为凌驾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从而“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新唐书 ·方镇表》列举了42 方镇,《元和郡县志》列举47 镇,实际数目不止这些。长期与朝廷对抗的是河朔藩镇,其他地区有淄青、宣武、淮西等。?在河朔藩镇中,节度使拥有军事、行政、财政权力,“自署官吏 ”,“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 ”。魏博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成德李宝臣“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承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卢龙李怀仙同样“贡赋不入于朝廷”。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把唐代藩镇分为四种类型。?(一)河朔割据型。除河朔三镇外,还有易定、沧景、淮西、淄清等镇。藩镇割据主要存在这些地区,节度使拥兵自重,其职位父子相传,或兵将拥立,朝廷形式上加以任命,承认既成事实而已。?(二)中原防遏型。主要包括宣武、忠武、武宁、河阳、义成、昭义、河东、陕虢等镇,居于中原腹心之地,具有控扼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军事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巢大起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