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巩固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无乃尔是过与见冉有、子路见于孔子曹刿请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路转溪头忽见 延伸巩固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 过犹不及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 是谁之过与 (5) 无乃尔是过与 (6) 故尝与过宋将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男 女 授 受 不 亲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经典。孟子与孟母三迁(先迁于坟,再迁于市,后迁于学)已学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分析结构全篇一共 7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1 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 2—5 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 6 - 7 自然段)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措施。 一、第一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