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工作示XX县区经验材料xx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8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产生了积极效益,走出了一条农业大县加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完善两大体系一是完善就业网络体系。建立了以乡、村劳务服务站为端点、县劳务办为中枢、驻外办事处为终点的覆盖全县、辐射全国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体系。在各大中城市设立19个劳务输出办事处,建立县劳务信息网站收集劳务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各乡建立劳务站实现微机联网,村村设立劳务信息员实行挂牌服务。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加强"阳光工程"培训,培训中注重与劳务市场相结合、与劳务订单相结合、与创业能力相结合、与打造劳务品牌相结合。几年来,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418期,培训4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率达90%以上。二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做到"六个到位":即"一条龙"服务到位。县公安、计生等部门集中办公,为外出务工人员快速办理各类证件;接送到位。春节前,协调安排专车到务工人员集中地和邯郸火车站设立"xx县务工返乡人员接待站",每年春节期间接回外出务工人员约1.2万余人;困难帮扶到位。农忙季节,由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发动全县"青年志愿者"组建义务帮工队,为困难家庭帮种帮收;资金援助到位。对特困外出务工人员,协调金融部门,提供1000元小额担保贷款;法律援助到位。县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介入劳务纠纷案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跟踪服务到位。不定期对用人单位和输出人员进行回访,协调解决劳务纠纷及实际困难。在京津、大连、绍兴等地建立流动党团支部和工会组织,为外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二、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导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根据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工作方案,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第1页共2页各乡镇和24个劳务输出工作成员单位。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并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政绩考核目标,在年终政绩考核中占三分之一分值。我县还实行了县直单位与乡镇结对帮扶、捆绑考核制度。工作中每周一汇报、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总结。县领导亲自对阶段性任务目标进行调度,县劳务输出办公室、县委政府"两办"和两个督察室负责联合检查督导,并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全县通报、电视曝光,同时记入年终考核成绩。年终考核时由县劳务输出办公室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县直单位和乡镇进行单项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乡镇,不得评先评优,一把手不得晋级升职。二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驻外劳务输出办事处均以县政府名义挂牌,其主任享受副科级待遇;每年召开全县劳务输出总结表彰大会,大力表彰评选的"劳务输出标兵"和"返乡创业功臣"、先进单位和个人;外出务工育龄妇女在计生普查时寄回孕检证明后,可不回乡参加孕检。三是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成立xx县劳务服务中心,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劳务输出业务。"三项机制"的建立健全,在全县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城乡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三、产生五大效应劳务产业的发展为xx县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效应。一是转变了农民"守乡固土"的陈旧观念。树立了外出创业意识,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全县劳务纯收入17.5亿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45%以上。三是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万,全家在大中城市居住的达6万余人,迁移到县城的农村人口8千余名。四是引回了大批项目和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人员共引进项目32个,投资4亿多元。五是为xx县经济发展储备了人才。劳务输出使经济发达城市成为xx县培训人才的大学校,造就了10万多名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