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工商局品牌企业失信问题调查报告与工商局团委上半年工作总结汇编工商局品牌企业失信问题调查报告一、品牌企业失信问题的表现形式(一)虚假宣传现象严重。一是随意夸大产品优势。部分企业利用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度较高的优势,随意夸大产品优势或向消费者做出虚假服务项目承诺,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如“达芬奇”家具事件中,企业以国产家具冒充“原装进口”家具; “味千”拉面事件中,加工人员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汤料冒充“纯猪骨熬制”汤料。二是随意夸大企业资质。部分企业为了提升知名度,在对外经营性文件中随意印制“集团”、“国家级”、“知名企业”等词汇,形成与企业自身资质不相对称的名称,骗取消费者的更大信赖度,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交易,赚取高额利润,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服务缺失问题时,由于企业资质较低,无法弥补消费者的巨大损失。(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一是食品安全无保障。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而且逐渐涉及国内多家大型品牌企业,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三鹿奶粉“三聚氢氨”、双汇火腿“瘦肉精”等等。二是工业产品质量无保障。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部分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减弱,各类工业产品质量逐步缩水,市场中销售的多数产品存在未达国家安全标准问题。如惠普笔记本电脑“质量门”、韩国锦湖轮胎“返炼胶”事件等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三)履行合同缺少诚信。当前,以服务行业为主的部分企业,在与零售商或消费者签定合同时承诺的事项较多,以此来全面推销各种特色服务,而在收取预付费后履行服务承诺过程中,部分承诺项目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被打折扣或取消,导致消费者的利益集体受损。多数由于企业服务项目与事前承诺不符,涉嫌严重的失信现象。同时,企业经营过程签定的各类合同中,针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多数情况无法做到严格自律,社会责任履行仍然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受损等现象发生。(四)冒充各类质量认证。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消费安全意识的提升,相关监管部门相继推出 QS、IS9000 等多项强制性仔细标志,针对企业产品的合格度和诚信度进行监管,受到消费群体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企业无法达到相关认证标准要求,同时为了拓宽消费市场,在产品包装上随意使用虚假认证标志,冒充各类强制认证,形成严重欺骗消费者问题的同时,对其他同类生产企业造成不正当竞争现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