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钦差大臣 果戈理 果戈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生于乌克兰一个中等地主家庭。 1829 年当上一个小官吏,薪俸微薄,生活艰苦。 1831 年初,他辞去职务,专门从事写作。其重大代表作有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等,但他后期脱离了祖国进步文学界的影响,在创作上产生腐朽没落的思想。 1835 年秋天,果戈理去拜访普希金。两人谈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问题。接着,普希金讲了一个笑话,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他说:“两年前,我到喀山一带搜集材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普加乔夫的历史著作。路过奥伦堡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时,那里的县长听说我是彼得堡去的,把我当作皇上派去的‘钦差大臣’,拼命奉承巴结我,还向我行贿。想象一下当时他们的丑态吧!我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等他们弄清了真相,对我的态度立刻不同了,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会有这种事!真可笑。” “是啊,这样的事也许在我们专制的俄国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说起来,这真是个喜剧素材呢!”“对呀!我马上回去写个剧本,把这种丑恶的事写进去,把官场中的丑态统统揭露出来。” 1835 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写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836 年初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钦差大臣》,这是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这时,从一个豪华包厢里站起来一个人,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只听他恨恨地对身边的王公大臣说:“这叫什么戏!我感到它在用鞭子抽打我们的脸,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厉害。”说罢,他出了包厢,气呼呼地回到了宫中。贵族大臣们早就感到不痛快了,戏好像专门讽刺他们似的,沙皇走了,他们一个个都溜掉了。《钦差大臣》通过艺术形象全面批判了俄国社会中的丑恶,遭到沙皇的痛恨。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作者,还威胁要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亚。果戈理不得不离开俄国,逃亡到意大利。 人物介绍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市长(安东诺维奇)市长之妻(安娜) 市长女儿(玛宪卡)邮政局长( 库慈米奇 )慈善医院主任(亚尔捷米) 督学(鲁卡) 法官 (亚莫斯)骗骗 中国舞台上演《钦差大臣》第八场:大家发现“钦差”真相, 丑态百出。哑场:真钦差到,大家丑态百出。主题:围绕假钦差被识破的中心事件,体现达官贵人的厚颜无耻,揭露沙俄制度的腐朽荒唐的本质。一、分角色朗读 69 到 72 页内容,朗读后思考:假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