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天 门 山》教学设计 妙西学校 周君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一)读诗题,解题意1.理解题意,读准停顿。1>.师:谁愿意把诗题读给大家听听,大家认真听他是怎样停顿的?个别读、齐读2>.师:从题目中你们了解了什么?师:汉字是表意的,根据这三个字,你们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师:很高很高的山可以叫“天山”呀!天门山呢?(师强调“门”字)3>.师:正如你们说的这样,(出示注释 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很有气势。公元 726 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李白)经过天门山,提笔写下了《望天门山》。4>.“望”是什么意思?师:怎样的“看”是望呢?师:对了,抬着头向远方看才叫望师:怎样读这个诗题才能读出远看的感觉。(“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个别读、齐读(二)读诗句,读通顺 师“诗是歌”,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生自由读诗)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好,这是读诗的状态。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注意字字读清楚、读响亮。(一生读全诗)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 它的停顿是二、二、三。不过读得快了点,这是一首写景诗,境界辽远,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读出辽远的感觉。你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老师用手势指挥该生读第一句,效果明显)师:后面三句,大家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千万不要跑到我的手势前面去了。(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学生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一)诗中有色师:诗中有歌,诗中也有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每一句诗都有什么景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课件:诗中“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变红)(板:景)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出示注释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水”“帆”“日”组成的图画。这水是什么颜色?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是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读——师:再看,这山是什么色彩?师:孤帆是——(生:白色)师:日是——(生:红色)师:碧、青、白、红,这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二)诗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