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你记得“生物圈Ⅱ号”实验吗?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科学家对此做出的总结是:1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2 、水循环失调,3 、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 我们的地球——“生物圈Ⅰ号”会出现这种不幸吗?1 、目前已知的动物有多少种?2 、按有无脊柱划分,动物可以分为哪几类?3 、按生活环境划分,动物又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 150 万种。2 、按有无脊柱划分,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3 、按生活环境划分,可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翔的动物三种。阅读课本 P2 ,回答下列问题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淡水动物海洋动物请说出下列鱼类的名称:认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1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 、能在水中呼吸如果人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鱼的外部形态结构1 、体表被有鳞片,具有保护色(身体的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2 、体形呈梭形,鱼体表面有粘液,可以减少阻力。3 、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4 、用鳃呼吸,通过尾部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比如,你已经做过的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对种子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就分别进行了控制,否则你难以看出单一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 、呼吸1 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1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2 .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2. 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