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酝酿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第二学习主题 第 7 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入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力,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习本课,你将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上下求索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辛亥革命的酝酿孙中山故居广东中山市翠亨村年轻时的孙中山( 17 岁)1866.11.12 ~ 1925.3.12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早期革命生涯 1886 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以后曾有一段时间从医。 孙中山于 1896 年冬用英文撰写,后译成中文。书中记载了孙中山避居英国伦敦时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后得以脱险始末。《伦敦蒙难记》广州博济医院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 20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想像画)兴中会成立宣言 1904 年 2 月 15 日,中国留日学生黄兴等人在长沙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5年,华兴会部分成员在日本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扬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 [kuí] 一。华兴会部分成员在日本合影1904 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蔡元培1868.1.11 ~ 1940.3.5浙江绍兴人 原籍浙江诸暨曾任教育总长 北京大学校长↑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日本的部分会员← 光复会誓词 1905 年 8 月 20 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政治纲领,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机关报《民报》在东京正式出版《民报 · 发刊词》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