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那么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把完璧归赵排练成了一个课本剧,你们想看吗? 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在一次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吧!好,有请各位小演员…… 欣赏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他们表演的棒吗?让我们在一次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吧! 同学们,这节课蔺相如又会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又会出现哪些人物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渑池之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渑池之会”部分,边读边思考: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回答:机智勇敢、随机应变、不畏强暴。) 2、为了表现人物的品质,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默读这部分,用曲线划出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用横线划出表现人物品质的动作来。 3、指名回答: 引导:那么,同学们,堂堂一国之君竟为对方弹奏乐器,的确是有失体面,而,聪明的蔺相如不惜以死相逼,让嚣张的秦王为赵王击了一下缶,我们从中难道仅仅看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吗?还明白了什么呢?(对,更重要的是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那么,你们认为蔺相如有资格官升三级吗? 但是,同学们,你们忘了一位幕后英雄。谁?没有这位幕后英雄,赵王能够安全返回吗?为什么?(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4、评书表演。 5、小结: 没有廉大将军的鼎力相助,或许秦王就会致人于死地。可见,只有廉颇与蔺相如的团结一致,才能保证赵国的安全。但是,他们能这样一直和睦下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三、学习“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部分: 默读这部分。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 用不同符号标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读一读划的句子,仔细体会,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特别告知:允许前后左右窃窃私语。) 2、组织反馈。 3、小组合作: 丰富人物对话。 4、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四、总结延伸 1、通过学习,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有什么共同点吗?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2、结合我们的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