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高考复习方法指导〈综合复习版〉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07.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可以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1.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A.抗体与SARS病毒的特异性结合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C.ATP分子的形成D.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的融合2.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请指出错误的一位是()A.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B.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混匀后呈现砖红色C.析出含DNA的黏稠物,需加蒸馏水稀释,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当于0.14mol/LD.叶绿体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3.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选出能产生抗体B淋巴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4.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已知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其(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野生型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五碳糖与磷酸基间的联系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5.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室内使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应确保煤充分燃烧和烟道通畅B.氯气泄露时,应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到安全区域C.家中发生天然气泄露时,应立即使用室内电话报警D.家中做卫生保洁时,严禁漂白粉与浓盐酸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6.“钴酞菁”分子(直径约为1.34×10—9m)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的直径小D.“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中国教育开发网中国特级教师高考复习方法指导〈综合复习版〉B.氯水中中入明矾溶液:3NH3·H2O+Al3+Al(OH)3↓+3NHC.石墨做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Cu2++2H2OCu+O2↑+4H+D.氯气溶于水:Cl2+H2OCl—+ClO—+2H+8.将2molA和1molB混合装入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固)+bB(气)cC(气)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将密闭容器容积变为原来的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amol·L—1,且始终不变。则b、c关系是()A.b+2=cB.b=cC.b+2>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