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释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 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a、课件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板书:是 非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 不放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 “我”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4、出示﹡“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