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曼妙音韵 体味朦胧诗境------ 《蒹葭》说课 说课内容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设 想 教 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教材简介及分析: 《蒹葭》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经》两首。是《诗经 · 秦风》中的名篇。诗歌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描绘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执著之意,感情淳朴、真挚。文字很简单,但却有种美丽至极,百读不厌之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充满水乡泽国情调的渺远空灵、柔婉缠绵的境界。主人公形象也耐人寻味。他(她)伫立凝望、反复追寻,犹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尽了情致。富有音韵的四字一句,回章叠句,形成一唱三叹,也渲染了一种渺远虚惘的气氛。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诗在《关雎》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诗经》的有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但爱情诗的定位可能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准确、鲜明而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 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全诗。⑵ 品味与赏析诗歌优美的意境。过程与方法⑴ 自主 合作 探究⑵ 点拨引导 品味赏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诗歌意境,理解作品情感难点:理解主人公形象,把握作品主旨 教学方法:⑴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意。⑵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及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⑶ 研讨法在研讨练习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语:这是一首温婉动人的歌曲,这首歌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二、研读内容 以读为主线,用自疑、他疑的方法朗读学习,扫除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诗歌的字词意思,进而理解大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检查预习1 、读准字音蒹葭( )溯( )洄 ( )萋萋( )未晞( )水之湄( )水之涘( ) 跻( )水中坻( )水中沚( )2 、理解词义苍苍 溯洄 溯游 萋萋 之湄 未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