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欧阳修山水游记 醉翁亭全景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春景 夏景 秋意浓 雪景 欧阳修手植梅 欧门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欧阳修,字 ,号 ,又号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之一,有作品集《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介绍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文忠公文集 · 六一居士传》 宋仁宗庆历五年( 1045 ),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这篇记游佳作一出,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年( 1048 )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写作背景 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chúhèwèilángchánniàngzhémínghuì伛偻携清洌山肴野蔌觥筹颓翳yǔlǚxiélièyáosùgōngchóutuíyì读准字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