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生气,方丈夫 镇江一中高三(十)班张寒馨 回避问题还是揭露问题?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当眼见社会流弊横行,生活被迫扭曲,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拍案而起,放声说出“我爱(受)够了,我很生气”?(首段还可以加一到两句古今不平事) 生气很简单,它只是一种强烈不快激起的生理反应。然而欲将心中怒焰外化为与世间丑恶对抗的力量,即由自发走向自觉,此类真生气,难! 因此不足怪,世之生闷气者何其多矣!涨潮有言:“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胸中大不平,当以剑挑之。”缘何生闷气者遭遇再大的不平,都只以酒浇气?无他,独缺公共意识——责任感而已(这句好!)。为何如今庸庸众众生满脸戾气似一触就爆的出气筒?只因眼中独有个体之小,无天下之大。哀怨于自我渺小无法解气泄忿,不知千千万万人正与自己同样遭受不公,忍受乱象,一旦担当,势不可当(此句意思含糊)。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说的正是生闷气者。提不起责任之剑,自然酒越喝越醉,气越积越多。 可生气于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别人的,又可分为两类。一者匪,一者侠。 欲窥匪类众生相,自去网络口水找。他们岂非敢怒敢言?表叔,房姐,郭美美,不都是被如斯群众愤怒一一撂倒?可我不禁要问,问这千万人中的千万分之一,倘若你面对的,是更强权的强权,更邪恶的邪恶,你一个人,是否还有勇气发声:“我很生气?” 自古欺软怕硬者,匪类而已(好!) 。 幸亏中国的历史,曾的确迎来过单枪匹马以笔写愤怒,以笔战时代的侠——鲁迅。他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说,他只“打开天窗说亮话”,绝不“三根椽下弄是非”。 这才是真勇气支撑的真生气!这才是中国人应挺起的脊梁!负起责任,大声疾呼,生闷气者为之汗颜;“虽千万万人吾往矣”,向黑暗中的更黑暗进军,匪帮羞愧得无可遁形;将热血包裹于冷峻,既有勇有激情,更有智有理性,尖锐的解剖刀方可精准利落地割去社会的毒瘤,徒有怒火而且盲心迷者怎不佩服?(好!) 回避问题还是揭露问题?我选择遁着敢怒敢言者的足迹,不做沉默的牺牲者的下一个链条。 是心安理得地栖身“生小气”的匪类还是不惮孤独地自做“真生气”的侠客?我选择拾起鲁迅的剑,怒他人之不敢怒,为一世之大丈夫。张老师,寒馨的这篇作文,考场得分应在 56—61 左右,先破后立,立场鲜明,结构清晰。第一节再添一两句例证,末节添一两句议论可能从阅卷者角度看更符合“优秀作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