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 《论语 · 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以“和而不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 不少于 800 字。 一、出现的问题1 、审题的偏差2 、选用角度的偏差3 、材料运用上的不当 审题上的偏差1 、不理解“和 ”而不同的含义,何谓“和” ?何谓不同?2 、没有体现关系性——辨证统一,没有体现两点论。3 、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即加以发挥,没有通盘的考虑。 4 、对关系型话题不知从何入手,直接抄材料,随便解释几段,这就是所谓的作文,心里很糊涂。5 、没有侧重点(不同) 2 、选用角度立意的偏差1 、只写一面,或和或不同,没有把他们辨证地结合起来写A 、大谈创新的重要性B 、接受别人的见解C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2 、既要和,也要不同,把两者关系割裂了,没有统一在同一个对象上 3 、材料运用上的不当A 、很多同学运用事例时只说明了一面,另一面给忽视了,没有提到;或者是一些材料只能说明一面。比如:司马迁,李白,屈原等例子。B 、例证篇幅太长,导致内容太少,材料单薄。C 、有些同学作文(议论文)只有空对空的说理,没有例证,导致文章说理不痛不痒。(说理不讲究方法)。 正确的立意举例1 、世界中的和平与不同才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2 、民族的融合与保持自我特色3 、各国文化交流中和谐与不同4 、条条大路通罗马5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外圆内方)6 、创造性人才也要合群 材料举例与如何分析材料1 、千百年来,研究莎士比亚的伟大著作的人不计其数;探究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的“红学”人士多不胜数;钻研模仿王羲之的书法的人数之不尽。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对各自研究的名人具有崇拜心理,他们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来探讨,可是能从中悟出自己的一套来的人又有多少呢?举出生活中反面的事例,与人学习而失去自我 分析:他们在“和”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可“不同”呢?却似乎被他们忽略,倘若莎士比亚、曹雪芹、王羲之也像他们那样,只一味钻研前人的文学艺术,那么还有《哈姆莱特》《红楼梦》的问世,还有出神入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流传于世吗?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时,就应该“和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