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杨丽红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教学内容。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门后的自然景象,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压抑得让人不敢喘息的宁静;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美丽的彩虹,清新的空气,声声的蛙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读通顺课文,基本没有问题,对于文本也能产生普遍性欣赏。但是由于审美经验的欠缺和语言表象的感知模糊,对文本不能得到“画面性”震撼,因而不能很好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钻研文本,产生情感,读中感悟文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3.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2、 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感受雷雨1、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歌,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首歌描绘了什么景象呀?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 18 课《雷雨》。【设计意图:课伊始,趣亦生。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气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到底描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朗读) 2、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再来体会一下。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听的同学们有个任务:三个同学所读的内容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色?【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看画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并简单地了解文章层次】三、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想不想欣赏雷雨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 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1) 老师读 1——3 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