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体会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 会在作文中运用 基础知识 : 卒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初 , 鲁肃闻刘表卒卒岁之收 , 不过亩四石( 卒:同“猝”, 突然)(卒:士兵)(卒:死)(卒:整个,全 )就 由水之就下也 金就砺则利 指物作诗立就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就:往) (就:靠近) (就:完成) (就:登上) 牧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归荑,询美且异。 ( 古代最高统治者或地方长官 ) ( 管束 ) ( 郊外 ) 而(1) 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蟹六跪而二螯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病皆梅。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代词而翁长铨,迁我京职 , 则汝朝夕侍母( 表递进 “并且” “而且” )( 表并列 “又” )( 表承接“就” ,“接着” )( 表转折“却” )( 表假设“如果” )( 表因果“因而” )( 表修饰关系 , 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 你的” )艺术特色1 三问三答 , 层层推进 “ 天下恶乎定 ?” ---------“ 定于一” “ 孰能一之 ?” --------- “ 不嗜杀人者” “ 孰能与之 ?” -----------2 巧设比喻 , 水到渠成 << 鱼 , 我所欲也 >>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比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言、传说等。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拿来主义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拓展延伸 君子曰: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