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设疑自探 8 分钟 1、 导入课题:同学们,说起诗歌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来背一句杜甫的诗给大家听呀(出示杜甫的图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新诗则有着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美称,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想一想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注意指出:河南河北并非现在的河南河北,而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2.引导质疑762 年,河南河北前后被官兵收复,延续了七年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与妻儿流落在四川一带。同学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杜甫听到河南河北收复的喜讯心情怎样?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板书: 心情怎样?如何表达?)4、自主探究⑴ 自探提示:熟读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明白诗句大意。边读边思考从课题中质疑的问题,并在体会深刻的句子旁边做上批注。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 解疑合探 22 分钟(一)理解诗句 8 分钟1、同学们自学很投入,让我们先来读读诗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指名读,然后找学生评读,再指名朗读,帮助学生把诗句读通顺。策略:差生读----优等生评价----指名读---齐读(注意纠正:⑴-“衣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 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2) “漫卷”读 juǎn,是动词,卷起来之意,不能读成四声。)2、交流诗句大意。 ⑴ 结合古诗下面的注释,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字词吗?请提出来.重点理解古今词义的不同:“衣裳” “妻子” “青春”(2)下面就让我们来说说诗句意思,会哪句就说哪句,好吗?预设: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注意把话说完整\谁也想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谁来评一评呢?)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听评补充,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既明白诗句意思,又掌握了学法。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啊!你们总结的这些方法,可是我们理解诗句意思的万能钥匙啊! ⑶ 下面让我们把诗句连起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诗句内容生动的讲给大家听,同学们注意倾听评价。(你评得到位,相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