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体育课改同成长 刘作明现代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即学生对教学的自主掌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展现自我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实施《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程基本理念和重要策略。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管理、学会享受(享受体育的“快乐”),因此,让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从而以民主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自由的发挥。一、让学生体会“快乐” 其实参与的过程就是一种快乐,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模式,学生失去“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统一进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就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此“量身裁衣”,例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的青少年正趋于“肥胖”发展的阶段,对于那些“肥胖”生来说,在速度方面就比较的弱,但在力量方面可能就比较强一些。因此,根据自身的条件,这些学生可以在投掷方面多下功夫,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不让这些学生过于单一的学习,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警察抓小偷”、“狼和小白兔”让学生在追与逃的过程中体会跑、跳等其它运动。由于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因此执行起来就方便多了,教师不用再花时间去讲解、演示,学生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展现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观察、讨论、提问、答问、演练等活动当中去,相应的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由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二、师生共同参与是“快乐”的根本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不是让学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