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王荣生 《语文学习》2009 年第 10 期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我们把它分为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 第一讲,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打算讲四个方面:第一是概念,关于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第二是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第三是研究支玉恒老师的一堂课.通过这堂课来看如何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第四是从文本体式的角度,来讨论我们在“共同备课”主题教研活动中同教师们一起研讨过的几堂课。 一、概念: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 有必要重温几个概念: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该说,这几个概念语文教师都非常熟悉,但是我觉得有重新梳理的必要。因为这几个概念,是我们讨论、研究阅读教学的起点。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活动。最近读到一本书,对“阅读”的概念解释得很贴切:“从稍微狭窄一点的意义上来说,阅读意味着它是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作为话语的新闻》)在这段话里,应该特别关注“某一特定文本”这几个字。我把这段话转化成一个图: 阅读能力 学生(读者) ——→ 某一特定文本 百科知识 图的左方是学生,特殊的读者。学生面对某一特定文本,运用他已经具有的阅读能力和百科知识(生活经验),理解、感受文本,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解码”、“解释”。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有这样一个便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现在如果有一名小学生来读这个便条,要理解它,就得依赖两个方面:1.阅读能力。如果“冰箱”、“葡萄”四个字都不认识,那就难以理解这个便条所说的内容。2.生活百科知识。 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是“冰箱”,不知道什么是“葡萄”,如果他连“吃”的意思都不了解,那么这个便条也是无法理解的。学生是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百科知识来理解文本的。 现在把这个便条稍微加以变形: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便条变成了诗歌。现在学生怎么来读呢?很显然,他不可能把它当做便条来读,而要依据其诗行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说,依据其已有的阅读能力,把它当做诗歌来读。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便条,是一种方式;阅读诗歌,是另一种方式。阅读能力是具体的。阅读便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