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 1 课时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湿度)、温度、空气等。 2.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光也会影响动物的活动,动物有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之分。 3.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4.每种生物都有它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死亡。如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等则不宜在寒带地区栽种。温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一些变温动物在冬天冬眠。 5.空气的质量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植物往往不能很好地生长,甚至不能存活。 二、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塑料大棚技术就是控制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使本应夏熟的瓜果和蔬菜在冬季生长结实等。 2.通过控制光照长短,培育反季节花卉。 3.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通过控制温度人工培育虾、蟹的幼苗等。 设计一个探究实验通常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1.要注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如在选择实验的材料时要寻找简单易得的,实验才具有可操作性。 2.实验中所选生物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3.要注意设置好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4.实验的样本应该足够多,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5.实验中要设计重复组,取平均值,有利于减小误差。 6.要最低程度地伤害生物。 【例题】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我们用多只鼠妇而不是用一只,其原因是( ) A.为了观察更清楚 B.防止鼠妇跑了,以免再去捉 C.为了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D.多只鼠妇便于多人做实验 解析: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可以减少偶然事件的发生,利于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 答案:C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B 2.水稻在灌浆期间遇到阴雨天气造成减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解析: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光等,在灌浆期间遇到阴雨天气,这样造成水稻减产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 答案:C 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