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 、了解课文所举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3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 、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② 1958 年 受 命 研 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①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 年 被 “ 四 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勇敢、公正无私 ⑥ 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 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平常小事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这是 1898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 6月 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因为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国籍文化背景性格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善于辞令 邓稼先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 纯”奉献精神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的第 3 小题。完成同步导学中的课堂强化 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