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评课稿襄樊市第三十二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散步》一文选自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这节录像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1、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这节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侧重于朗读技巧的指导,采取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文中“我”的语气和语调。2、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的老师以她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自始至终师生都处于平等、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整堂课下来我们常常听到老师的“好不好”“行不行”等与学生进行商榷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创设了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3、教师非常重视朗读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视、听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能够高度集中。因此,在这堂课中,教师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并且做到了有层次、有深度、科学地朗读。① 教师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把文章先读顺,再读出感情,最后读出中心、读出语言的美,循序渐进,层次清晰。② 教师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朗读,其中还穿插着细致深刻的技巧指导。比如:学生在齐读文中写景的一节后,老师让大家尝试着面带微笑再来一遍,显然这一次齐读,学生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③ 教师还注重了朗读的科学性。在学生朗读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来指导下一步的朗读,这就实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过程。但这节课也有值得商讨之处:1、文中的生字词没有落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