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 ( A 版)简 介介绍人 郭慧清 一、教科书的结构框架二、本册教科书的特点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全书共 36 课时,包含三章: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约 13 课时 1.1 集合 约 4 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 约 4 课时 1.3 函数基本性质 约 3 课时 实习作业 约 1 课时 小结 约 1 课时 一、教科书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约 14 课时 2.1 指数函数 约 6 课时 2.2 对数函数 约 6 课时 2.3 幂函数 约 1 课时 小结 约 1 课时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约 9 课时 3.1 函数与方程 约 3 课时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约 4 课时 实习作业 约 1 课时 小结 约 1 课时 二、本册教科书的特点 始有导言,末有回顾 教科书在每一章开始时均给出了 章前导言,简明扼要地阐明本章所学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在每章的结尾均给出了小结,归纳总结了本章的知识与思想方法。 P1 P46 P47 强调背景,展现过程 教科书在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强调背景,让学生感到概念和结论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以便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 。 P52 P52 关注学习方式的改进 在丰富的背景中,教科书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提出问题,引导经历观察、归纳、概括、交流、反思的思维过程,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留白、留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 P6 P7 P8 P33 P84 P44 突出联系、体现应用 数学学习本身和新课程模块式的结构,都需要我们充分关注知识间的联系。本册教科书注重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等等,以使学生感受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P37 P37 P73 P98 - 99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最高境界。在本册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用函数观点研究问题、数学建模等等。。 P6 P9 P94 P108 - 109 P115 P118 关注数学文化 本册教科书给予了数学文化很大的关注,希望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P29 P75 P105 。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呈现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