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儿童数学思维向纵深处前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探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吴冬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思考起始于2011年,到2013年参加全国第11届深化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前后一共跨越了三年。这三年中,我有幸得到了省市、区以及学校团队等众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对这节课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日渐完善。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教学方式不断变更改进的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和体会。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知识在哪里,数学的抽象、推理就在哪里,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是水乳交融的,数学知识是发展数学思维最主要的载体。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把平淡无奇的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片段一:在“切土豆”中认识“面、棱、顶点”认识“面、棱、顶点”时,一般的教学设计是直接介绍,简洁明了,不耗时耗力,为接下来的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但是,我想生活中所见到的长方体都是人工制成的,大自然中基本找不到天然的长方体,那么,观察体验由不规则的物体得到长方体的过程是有必要的,而“面、棱、顶点”的概念提出正是在长方体的形成过程中一个不断“数学化”的过程,经历并体验这个过程,概念的建立才更具现实意义。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长方体是通过切割得到的呢?我们不觉地联想到 “切土豆”——师:(电脑演示)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来,动手试一试。摸一摸你切出来的面,这是一个──生:平面。师:说得好。(电脑演示)把切出的平面朝下,还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开始。观察一下,现在有了什么新变化?生:多了一条边。师:在哪儿?指给大家看一看。师:你真善于发现!我们也来摸一摸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生:是切了两刀相交而成的。师:真会思考!像这样由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边在数学上叫作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接下来,把前面还朝下,从另一个角度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1切了第三刀,又有了什么新发现?生:多了一个点。 师:真有数学的眼光!我们也来指一指这个点,看一看,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成的点在数学上叫作──(出示:顶点)师:通过切土豆的活动,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电脑演示)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就切成了一个?曾经有老师问:切土豆是一个早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桥段了,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