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文:《那树》(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那树的形象,关注那树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感情。(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揣摩语句,体味人们对老树的态度,理解课文的主旨;2、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3、联系实际,关注“绿色”,总结升华。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课前预习1、排除文字障碍,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3、揣摩关键语句,思考:①、作者对大树怀着怎样的情感?②、大树身遭屠戮的悲剧根源是什么?③、作者通过对大树命运的关注,表达了是么样的主题? 4、为保护越来越少的“绿色”,我们该怎么做?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感知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联系实际,关注“绿色”,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 一、导入1、导入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入境。2.学生各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为节约时间,特作如下引导: “那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的大树!”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仍没忘记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