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学案例教师在介绍滑轮的时候,选择的是自己演示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如果改为学生探究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师提出一个小小的探究目标:给你一个滑轮,试一试,能够进行几种形式的安装?动一动,观察它们的效果相同吗?学生会在动手实践中熟悉使用滑轮的安装方法,观察、发现滑轮安装的不同方法,比较并对滑轮进行分类,对动滑轮和定滑轮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接下来的动手实际使用和测量过程中会更熟练,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水到渠成。设计表格,是本节培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提供的学生设计表格(一)发现:这是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意识;同时注意到探究目标中使用机械前后力的移动距离比较。从提供的学生设计表格(二)发现:有的学生还不具备这种比较与判断动滑轮与定滑轮、比较与判断使用机械前、后力移动距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培养设计实验表格的能力。实验表格不仅具有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的单一功能,更重要是对实验现象、数据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发现并且得到科学结论。所以表格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在得到实验结论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列表中,有意识的进行了两类比较:动滑轮与定滑轮;使用机械前后,力的大小、方向和移动距离的比较。如果要训练归纳能力,还可以设计成如下表格形式:不难发现:比较“列”可以实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特点比较;比较“行”可以实现使用机械前后不同的特点比较。通过增加第一行,可以把第二行复杂的数据归纳为使用机械前后力的大小、方向和移动距离的数量关系。实际上也暗含功的要素和功的原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使用机械以后的情况(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列”可以得到定性关系:第一列①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第二列②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动滑轮费距离;第三列③定滑轮不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比较“行”还可以得到使用机械前后的定量关系(实验结论):①比较第一行,定滑轮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拉力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②比较第二行,动滑轮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二分之一;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