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一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欣赏课中,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净胜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这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是有益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具备依附音乐的耳朵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2、介绍民族乐器古筝。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中国美、传统美、内涵美。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古筝、多媒体五、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六、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七、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一)1、听全曲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2、再听全曲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3、分段欣赏问: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4、听第二部分旋律问: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问: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5、听赏第三部分问: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场面?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问: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问: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什么心情?师:同学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