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几点做法节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就像"对牛弹琴"。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重点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听力,从而让幼儿从中感受快乐、体现快乐。下面浅谈几点我的做法:一、通过引导幼儿用耳倾听,感知各种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而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熟练音乐的各种基础要素。我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笑的不倒翁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觉、感知他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平时,有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 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各种节奏的感知。如:“嘀嘀-”的喇叭声、“嘀嗒嘀嗒”的流水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节奏,就感到特别兴奋,并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幼儿听辩节奏。如:听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走步,拍手、点头,让幼儿慢走、快走或跑。二、游戏中加强节奏的训练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走,教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如设计有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小铃拍手 (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听辩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 。教师要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形象符号,如游戏:小手小脚(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三、利用动作表现节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其动作由幼儿根据音乐自己表演,教师不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但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认识。如:用走跑的动作表现节奏,开始,我弹奏的全是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XX|XX|XX|XX||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完全一致,然后我在弹奏八分音符为半拍的乐曲(XX|XX|XX|XX|| ),小朋友来不及走,就很自然的跟音乐小跑起来。训练几次后,只要老师弹的节奏一变,幼儿马上就会变换步伐。四、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教学中幼儿接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