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VIP免费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_第1页
1/10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_第2页
2/10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_第3页
3/10
学前儿童游戏1.游戏: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2.游戏的本质学说(游戏理论研究)早期的游戏观(1)精力过剩说:德国的希勒、英国的斯宾塞认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较少, 有着特别富余的精力, 这些富余精力必须从体内发散出去, 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锅那样会爆炸,游戏便是宣泄剩余精力、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2)生活准备说:德国的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升华本能、演练生活的手段。(3)成熟说:荷兰的博伊千介克认为游戏不是练习,而是儿童幼稚动力一般特点的表现,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4)放松说:德国的拉察鲁斯和裴茄克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于适应,很容易产生疲劳,所以需要游戏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现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的游戏观: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排解内在心理矛盾和冲突的途径之一。(2)角色模仿的游戏观:萨立认为儿童游戏的实质在于执行某个角色,获得某种新的地位感。(3)认知动力的游戏观:瑞士的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客体的重要方法, 也是巩固已有概念的技能的方法,还是使思维和行动相协调、平衡配合的方法。(4)行为主义的游戏观:美国的桑戴克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练习律的影响。(5)社会活动的游戏观: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并在游戏中模仿这些活动,因此,儿童游戏反映了成人世界的实践活动;鲁宾斯坦认为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 康宁认为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于儿童的地位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儿童是游戏的创造者。3.游戏的本质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4.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1)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成人: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排解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幼儿:游戏是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即生活。(2)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成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明确的游戏目标。幼儿:从生活中走神到游戏中,没有泾渭分明的游戏和非游戏的“界限意识”。(3)游戏的内容不同成人:强规则游戏,有民族传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