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永红主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时间: [2012 年 06 月 30 日] 点击数:133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幼儿教育、 幼儿园课程研究、 幼儿园管理、 幼儿家庭教育等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是幼教理论研究者和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形成和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的能力、 解决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揭示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因此,教学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 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基本理论以教师讲解为主, 发展性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 学生实践的形式为主。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辅之以提问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等; 学生实践以去幼儿园实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主。1、课堂教学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互动,优化教学效果。2、采用课堂讨论与合作研究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和实践的能力。3、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