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曹东勃*摘要:当今世界农业格局存在着一个结构上的悖论,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朝着扭曲价格体系的方向行进,发展中国家为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粮食保障问题而将其国内粮食价格长期人为地压低在一个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水平上。发达国家为应对其国内农场主利益集团的攻势而将其国内粮食价格人为地设定在一个通常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水平上。形成的后果就是,发达国家的农民得到了政策性担保,生产积极性更高,结果粮食过剩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受到抑制,生产积极性减退,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大国崛起阶段,遭遇的就是这两个问题的混合变种,既要确保粮食供应以稳定物价,进而推动现代化进程,又要保障农民作为一个弱势利益集团的利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对于仍在现代与后现代、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之间艰难跋涉的中国而言,的确是一道比较难跨越的门槛。走出这一困境,需要政府的审慎、智慧和勇气。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困境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2008 年8 月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辽宁省阜新县,至白玉都村作入户调查。期间与阜新镇镇长、阜新镇农科站站长、白玉都村党支部书记,以及该村二十余名农户都进行了长谈,并由此激发了我继续思考这几年当中经常为之困惑的农业发展方面的许多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充满着艰辛,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的长久发展和农民福祉的持续改善。2007 年是全球初级产品和资本品共同飙升的一年。其中,粮食价格从始至终扮演了一个领跑者的角色。粮价上涨不是出现在供给不足之时,而是全球粮食产量创新高之际。除了粮食能源化作为一个特殊近因的扰动,实际上,几十年来在农业经济体制、农业经济政策方面的各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以至于空前的大丰收也无法平抑价格上涨的态势。那些对粮食问题过于轻视的人们会发现,尽管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农业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我们为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对传统社会进行攻城掠地一般的穿透和改造欢呼雀跃的时候,需要适当停歇下来,重新审视那个一贯被忽略、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产业——农业。一、需求面分析:人口数量及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学处理价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供求结构分析。就食品价格而言,影响需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