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摘要: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进行研究现状总结,并对其研究趋势作出预测和评价,重金属以其在土壤中难降解、毒性强、具有积累效应等特征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自 70 年代以来,它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本文拟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与治理予以讨论。关键词:煤矿区 土壤重金属 污染 防治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煤炭的生产与利用给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矿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矿业固体废物, 其长期堆积在风化和雨水淋滤等作用下, 固体废物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迁移, 进入周围的土壤, 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这些有毒重金属元素不易被土壤生物所降解,在土壤中逐渐累积, 导致土壤污染, 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1]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源泉之一,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采矿活动导致矿区重金属污染(表层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直接危及到人体健康和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共有大中型矿山 9000 多座,小型矿山 26 万座,因采矿侵占土地面积已接近 4 万 km2,由此而废弃土地面积达 330 km2/ a[2] 。在粤北地区,有 10 %的耕地都因当地矿业活动导致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发达国家矿业废弃地复垦率已高达50 %以上,且复垦的质量很高,而我国治理率却很低[3] 。矿业开发所造成的土壤污染量大,是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矿区污染土壤在产生机制、污染物迁移规律、治理的目标等方面,与一般的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区别[4 ] 。因此研究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就有其必要性、特殊性和紧迫性。目前在全球煤炭开采的国家和地区,矿业活动已产生大量的矿业固体废物,其长期堆积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受到重视,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铬、镉、铅、铜、钴、锌、镍、硒、砷、锡等。巴西[5]、印度[7]等,针对煤矿区环境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煤炭开发活动排放煤矸石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展了土壤污染植物修复和矿区生态恢复研究工作。但对整个煤矿区因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效应研究较少,尚无系统地研究不同开采历史矿井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规律的报道。矿山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