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罗州煤矿矿井监控系统设计第一节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1、根据矿井安全生产条件,选定具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安全监控系统,并按规定配置相应设备。1)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总厚度 151.98m。含煤约 7—9层,煤层总厚 6.87m,含煤系数 4.52%,可采煤层 2 层,可采总厚度约 2.26m,可采煤层含煤率为 1.49%。其它为零星或不可采煤层。 矿区可采煤层为 M9、M18 煤层,煤层特征如下:M9 煤层:黑色,碎块状,为半暗及半亮型煤及镜煤条带,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厚 0.80~0.88m,平均厚 0.82m,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位于宣威组第四段中部,区内由 3 个小矿井工程(Jl、J2、J3)及原贵州省地矿局 113 地质大队施工的 KTCll 探槽进行控制。为矿区主采煤层,属稳定可采煤层。M18 煤层:黑色,条带状构造,由暗淡一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窄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 1 层夹矸,煤层厚 1.16~1.65m,平均厚1.44m。项板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上距 M9 煤层 15—28m,区内由 3 个小矿井(Jl、J2、J3)及原贵州省地矿局 113 地质大队施工的 KTCll 探槽工程进行控制。为矿区主采煤层,属稳定可采煤层。M9、M18 煤层的顶底板,抗压强度低,水稳性差,遇水极易软化膨胀,可能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本矿床属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顶板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即矿井水文类型为二类二型。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容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设计。利用原罗州煤矿主平硐做回风井,新建主皮带斜井、轨道副斜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方案。根据井田范围和现有工业场地实际状况,将井田以拐点1-2 联线延长线为界划为两翼开采,分为东翼井田和西翼井田,首先开采东翼井田 。 主 皮 带 斜 井 在 X : 3000225.9 , Y : 35451679.5 , Z : +1813.4 , β :206°,α:20°,斜穿煤层底板向下掘进至+1600m 标高进入 M9 煤层,与回风上山联通形成通风系统。轨道副斜井在 X:3000254.1,Y:35451621.7,Z:+1813.4,β:206°,α:20°,斜穿煤层底板向下掘进至+1600m 标高进入 M9 煤层,与回风上山联通形成通风系统。同时掘进车场和大巷与主斜井联通。在+1600 布 置 水 仓 、 泵 房 。 变 电 所 。 回 风 井 在 X : 3000267.0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