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有机体。 3.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 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等,生态系统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生物;稳定大气成分)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帮助传播花粉、种子) 分解者──各种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7.能量流动的特点: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能量金字塔。 8.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分解者起重要作用) 9.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①生态系统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B、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