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第二轮专题讲座 第九讲 现代生物技术本讲内容本讲内容包括(人教版)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全册,包括五个专题:专题 1 基因工程、专题 2 细胞工程、专题 3 胚胎工程、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 5生态工程等。一 高考预测现代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学研究中发展最快、最前沿的科学,其许多科技进展,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热点。本专题一方面与各必修专题内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有关本讲内容的试题一般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基础性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2007 年高考大纲中,对于生态工程并没有提出要求,可以适当调整,在上一讲生物与环境中适当穿插即可。二 考点归纳突破 1.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 第一步:获得符合人类意愿的基因,即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是依据基因工程设计中所需要的某些 DNA 分子片段,含有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很多,目前采用的分离、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 超速离心法:根据不同基因的组成不同,即其内的碱基对的比例不同,其浮力、密度等理化性质也不同的原理,应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机,直接将特殊的目的基因分离出来。 分子杂交法:采用加碱或加热的方法使 DNA 变成单链,而后加入有放射性标记的 RNA,让 DNA 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合成 DNA 和 RNA 的杂交分子,再用多聚酶制备出足够数量的双链DNA 分子,进而获得 DNA 目的基因。 反转录酶法:先分离出特定的 mRNA,再用反转录酶做催化剂,以 RNA 为模板合成所需要的 DNA 目的基因。 合成法:如果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用酶法或化学法,直接合成目的基因 。目前此法已很少采用。 第二步:把目的基因接到某种运载体上,常用的运载体有能够和细菌共生的质粒、温和噬菌体(病毒)等。 DNA 重组技术:重组 DNA 就是让 DNA 片段和载体连接。外源 DNA 是很难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受体细胞的。即使进入受体细胞之中,也会受到细胞内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而分解。目的基因结合到经过改造的细菌中的质粒(细菌细胞中的小环状 DNA 分子)或温和噬菌体(病毒)上后形成的组合体称为重组体 DNA。在这一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酶,它能“切开”质粒的环形 DNA,也能切取目的基因,然后把目的基因 DNA 片段与质粒DNA 分子的两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互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