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逐步使人具有某些自由个性的特征,或者说,应该使人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主体性的人,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教育,以便培养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同现代化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的一切教育工作中,教学是主旋律,是永恒主题。只有在学校教育的这一核心工作中发展人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谁就奏响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嘹亮凯歌。否则,必然陷入误区,导致事半功倍,甚至遗害后代。这亦表明,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改革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有主阵地,必然有侧翼,他们是相辅相承,和谐的统一。譬如开展活动课是充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必由之路,之所以强调活动课,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更是对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和理论的返朴还真,同时,也应该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但不应该把它置于不恰当的地位,而冲击了主阵地。 我的教育方针是要具体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就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以便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具体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以便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具备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三维教学目标是指人的主体性价值观在教学领域的充分实现,正体现了学科教学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培育人、造就人。同时,还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基本价值:理论价值、应有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任何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必须挖掘出知识中蕴含的四大价值,使其潜在的静态价值变成显现的动态价值,以启迪学生不断获得全面发展。长期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争奇斗妍,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