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五常市实验小学 徐海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P60—6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2.在小组探究中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归纳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生: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师板书课题 )师:针对这个课题,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导学单,由组长带领组员在你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预习结果,然后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交流。二、问题质疑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组内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那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一下刚才筛选出来的问题。学生质疑问题,老师梳理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不全面教师可以补充 ) 问题空间: 1、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通常叫做什么?4、什么是分数单位? 三、探究解疑 师:这些问题解决了对今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着去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好吗?师:在研究之前老师给大家点提示,屏幕出示学路建议: 学 路 建 议流程1、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探究问题。2、在组内自主学习讨论,尝试解决问题。3、组内互动,组间互助,向老师推荐并汇报结果。方法采用先举例说明后总结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研究。 指名读学路建议。师:根据学路建议,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预习导学单和课本 60 页至 62 页内容,针对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答案简单地写在即时贴上。一会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清楚了吗?开始。探究完毕的小组请坐好,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个问题: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师:你们有没有亲自测量和计算呢?生:汇报预习导学单第一题,老师顺势总结。 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师:哪个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