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津市南开区艺术小学赵日红四期作业VIP免费

天津市南开区艺术小学赵日红四期作业_第1页
1/2
天津市南开区艺术小学赵日红四期作业_第2页
2/2
在数学模型建构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开区艺术小学 赵日红 数学家华罗庚在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素材、探究发现进行归纳提升用简明的数学语言建构起数学模型。 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 生 1:提出猜想,再验证。 生 2:难的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先举简单的例子,然后发现规律,最后再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时,可以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来发现规律,然后再来解决,这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师:出示刚才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全长(m) 间隔长度(m) 间隔数 树的棵数 10 5 2 3 20 5 4 5 5 5 1 2 30 5 6 7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我们填写的表格,有什么发现? 生 3: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生 4:间隔数+1=植树棵树。 师:从简单的例子当中,同学们发现了:间隔数+1=棵数(板书)。在你们研究的数据当中,有间隔数+1 不等于棵树的例子吗? 生:没有。 师: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 师:两端要种(板书)。 师:如果是种 50 m,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100 m 呢? 1 000 m 呢? 生纷纷回答:还是有这样的规律。 师: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从个别的、简单的几个例子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更一般的情景中,使学生自主完成了解题策略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模型,即棵树=间隔数+1。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加深了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可见,在新知探索中实现“模型的建构”,其实质就是让学生经历的知识的探究、发现的过程,并将这一发现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简明性、深刻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天津市南开区艺术小学赵日红四期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