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第十三章 第3 节 光的干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由此说明光是一种波。知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2、理解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知道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色光产生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并能将观察到的现象跟以前学过的机械波的干涉进行类比,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分析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干涉图样的观察,再次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物理知识之美;另外通过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巧妙思维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成因,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大小的决定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是光的干涉现象的成因及如何引导学生寻找获得相干光源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什么是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2、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光具有波动性吗?你如何用实验去验证? 生:若光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因此精心设置实验,寻找光的干涉现象。 演示 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 设疑:为什么不能观察到干涉图样?是光没有波动性,还是没有满足相干的条件?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在物理学史上曾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光不是波,所以没有波动性,也不会产生干涉现象。直到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改进实验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相干光源。 (二)新课教学 2 / 6 一、光的双缝干涉——扬氏干涉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 1、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 说明双缝很近0.1mm,强调双缝S1、S2 与单缝S 的距离相等。 提问:为什么这样设计?(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如何能获得相干光源) 两单缝S1、S2 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振动情况(相位)总是完全相同. (实验演示) 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可直接照射双缝,亮度大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