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心得VIP免费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心得_第1页
1/7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心得_第2页
2/7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心得_第3页
3/7
努力牵住培养读书兴趣的“牛鼻子”——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培训心得凌海市实验学校马立辉今年6月下旬,我和孟主任去沈阳参加了辽宁省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培训的关键词当然是“部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上升到国家级,本次和语文更换教材脚步并行的还有历史和思品学科,大致涵盖了基础教育的人文范畴。下面就把个人的一点体会向在座的各位同仁汇报一下,有不当之处呈请大家指正。记得在30多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语文教学内容少、进度慢、效果差、费时多。如今30多年过去了,综合性学习、“翻转课堂”、多媒体普及运用,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少慢差费”问题依然未能根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也并不显著,其根源就在于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够,对于语文、对于读书的兴趣没有被根本激发。作为一名二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九七年毕业到现在从教正好20年。除了起初几年用的是人教版之外,十几年一直使用语文版教材。和人教版相比,语文版的短视和不足始终被我和我的同事所诟病。很久以前就听说要换新教材了,当真正翻开这本叫做部编语文新教材时,还是有些小激动。匆匆翻了一下,结合专家的讲解,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套部编教材的确有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从9月1日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道法、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最终将实行统编。对于教材的普遍关注,折射出的正是社会对于教育手段科学性的高度期待。而对于编写教材的人来说,选用什么篇目,既要兼顾经典性、可读性,还要考虑文体、篇幅、深浅,是否适合特定年级教学的需要;既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要贯穿“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润物无声地融入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最后还要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语文教育专家告诉我们:教材绝不是简单的美文汇编,每一次改编,都无异于对全社会教育理念的一次冲刷。大家来参加培训,最关键的是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其实是要关注这些“不同”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专家说得好,教材教材,编的再好,它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的,最终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对于屡次强调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奠基与渗透,对于我们以下语文教师来讲,就是力求改变目前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的现状,努力牵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首先,我们要关注新版教材在课文选择上的变化和动向和一些同志一样,我也比较关注选文,“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原来七上都是30篇课文,现在减为24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请大家留心,七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和原来人教版比较,有较大变化。一方面,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大家知道,近十年的课改,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过于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至于大量的多选所谓的“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这次新教材又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一些尚未沉淀的,主题模糊的“时文”相对少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有所提高,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